学院动态

【光明日报客户端】江苏师大学子:从“绿水青山”中寻找“美丽中国”的答案

发布者:吉宇星发布时间:2025-04-23浏览次数:51

光明日报客户端4月22日报道我院学生生态调研社会实践,内容如下:

江苏师大学子:从“绿水青山”中寻找“美丽中国”的答案

“老师,找到了!这就是泥碳湿地的形成。”今年3月20日,江苏师范大学地理测绘与城乡规划学院的“绿水青山”实践团成员小瞿,在徐州市贾汪区潘安湖湿地偶然间发现了一间煤炭塌陷博物馆。这里记录着煤城徐州20年绿水青山的蝶变。“我们也找到了!”随着9省11市的实践小分队纷纷将调研数据传回江苏师大,“美丽中国”在“绿水青山”的历史画卷中逐步展现。

为了探寻生态价值转化的奥秘,我院“绿水青山”实践团从全国各地有关这一理论的官方报道中筛选出徐州、景德镇、杭州、三亚、重庆、湖州、石嘴山、邯郸、昆明、贵阳、龙岩11个城市,诊断城市生态价值转化困境,构建转化动力模型,再检测生态现状,为生态价值转化积极建言献策,并且前往湖州、贵阳、重庆进行实地调研,并对2032份调查问卷和1000份资料进行分析,结合SBM超效率模型、RESI遥感指数和SPSS数据分析方法等专业工具分析,结果显示,历经20年实践,中国城市生态价值转化卓有成效,但部分城市仍面临生态资源向经济社会价值转化不畅的现实困境。经过研究,实践团提出建议,要多主体协同治理,构建政府-市场-社会共治生态圈,施行生态产业化与产业生态化并行,高新科技赋能生态治理,文旅破圈促进传统生态新生,筑牢生态法治防线,通过机制创新打通生态价值转化的任督二脉,富民利民,让绿水流进百姓口袋中。

近年来,地测学院积极响应国家生态保护的重大战略需求。我院的李建国教授扎根“盐渍土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一线,已承担了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高级别期刊上发表论文10余篇。

从1987年至今,我院师生们深入庐山腹地,对庐山地质地貌、水文气象、土壤组成和生态植被等方面进行全面深刻的调查研究,为当地气象和地质部门提供一系列决策参考。

站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周的历史节点,我院的“绿水青山”实践团正在用自己的实践经历,结合地理专业理论,用大学生的视野探索生态文明,总结“美丽中国”理想的山水答卷。

报道网址链接:

https://app.gmdaily.cn/as/opened/n/8bb370ba0a3b49c8bc279e93e088175a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柴如瑾

通讯员:刘洁、许董焜


Copyright © 2007-2018 江苏师范大学地理测绘与城乡规划学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