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8日下午3点,武汉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获得者、《测绘学报》首届青年编委董杰教授应邀在静远楼1307会议室为地测学院师生作了题为《基于InSAR技术的滑坡应用与探索》的学术报告。此次报告由陈炳乾副教授主持,地测学院相关专业师生听取了本次报告。
报告伊始,董杰教授首先阐述了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SAR)的成像基本原理,说明其厘米级形变探测优势。然后他介绍了分布式散射体InSAR的相位优化策略,包括时空滤波、序贯平差与极化优化,并指出这些策略提高了非稳定坡体区域的相位可靠性。随后他通过罗列团队的主要研究方向,介绍了团队在SAR影像几何定位与地形量测、SAR大数据处理与信息挖掘、InSAR形变测量以及深度学习InSAR地灾识别与监测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和应用效果。最后,董杰教授以北京平原30年地面沉降反演、四川省新磨村滑坡前信号捕捉与应急监测以及南水北调工程等多个项目的具体案例来说明InSAR技术如何应用与实践。报告结束后,在师生问答环节,他针对学生提出的地下水位置如何与InSAR技术相对应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解答。
整个报告内容丰富,节奏紧凑,充满科学性和前沿性。董杰教授不仅展示了InSAR技术的应用研究成果,还揭示了该技术在地理研究中的重要作用。通过此次报告,与会师生都受益颇多,对InSAR技术在地质灾害监测中的潜力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一审:陈炳乾,二审:郭风成,三审:刘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