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下午,江苏师范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在静远楼1205会议室召开业务学习会,研究院全体专职研究人员参会,会议由陈伟博主持。
会议首先由陈伟博传达了日前在南京举办的2025年第二期江苏智库沙龙的重要精神。本次沙龙聚焦“学科交叉融合是未来新型智库发展的大方向”,与会专家何建华指出,学者亟需顺应新智能时代趋势,实现从“旧学者”向“新学者”的知识生产方式转型,即从个人冥思转向协同合作、从封闭独占转向开放共享。专家们进一步为智库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提出“以特立身、以深固本、以响扩效、以活强基”的实现路径,强调应以交叉融合开辟脱颖而出之新路。
随后,沈正平就新型智库建设发表见解。他指出,经过近十年发展,智库发展已迈入“新型智库”建设新阶段。未来需重点厘清学术研究与决策咨询的关系,明确科研人员与智库人员的角色区别,并通过强化人才支撑、完善体制机制,突出“大交叉、大循环”的发展模式,全面提升智库服务决策的能力。
在案例研讨环节,阳智明以“波兰对中欧班列态度转变”为典型案例,系统剖析了“一带一路”倡议推进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多维风险,并据此提炼出四大风险控制策略:一是政治与地缘政治风险控制;二是经济与商业风险控制;三是社会与舆论风险控制;四是合规与法律风险控制。
此后,与会研究人员围绕该案例从多角度展开了讨论。沈正平强调,在中美博弈加剧的背景下,必须强化风险导向与问题导向意识,通过扎实的智库研究提出有效对策。范文国提出可通过方式联用、构建利益共同体等多元化手段化解风险;简晓彬则主张运用系统化思维,优化空间布局、拓展经贸格局,以政策沟通实现共赢。陈宏伟指出,该事件启示智库研究需重视时效性,也可通过事后分析提升对策的针对性与有效性。
本次业务学习会内容充实,讨论深入,有效凝聚了共识,为研究院下一步明确发展重点、创新研究范式、提升资政建言水平奠定了坚实基础。
排版 | 王艺婕
审核 | 一审:王艺婕 二审:简晓彬 三审:耿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