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11月4日 胡晓辉教授学术报告

发布者:谢磊发布时间:2025-11-03浏览次数:10

报 告 人:胡晓辉 教授

报告题目:经济地理定性研究与老工业重构研究实践

报告时间2025114日(周二)15:00

报告地点:静远楼1307

主办单位:地理测绘与城乡规划学院、科学技术研究院

报告人简介

胡晓辉,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师范大学校中青年领军人才。2015年获德国基尔大学经济地理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韧性、城市新产业发展和区域创新政策等实证议题。主持国家自然基金、社科基金等国家级课题3项,省部级2项,主持国际课题2项(英国国家学术院、世界资源研究所),主持中科院开放基金2项,主持北大-林肯土地与城市发展研究中心基金1项,主持地方委托规划咨询10余项。2017年浙江省“钱江人才计划”获得者,已在国内外经济地理和城市研究类期刊上发表论文90余篇,其中以第一或通讯作者身份发表SSCI/SCI期刊30余篇。担任人文/经济地理与城市研究领域70多本SSCI/SCI期刊的匿名审稿人。任《世界地理研究》编委、《资源科学》编委、《经济地理》和《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青年编委,任SSCI期刊《Humanities & Social Sciences Communications》编委,任英文期刊《Transactions in Energy and Sustainability》编委。任中国地理学会经济地理专委会委员,中国自然资源学会资源型城市专委会委员,中国自然资源学会资源地理专委会委员,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产业集群与区域发展专委会委员,江苏省地理学会经济地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报告摘要

经济地理定性研究为理解老工业区重构提供了深入而系统的分析工具。与传统量化方法不同,定性研究聚焦于“如何”与“为什么”,揭示制度、政策、地方能动性等多重因素如何交互影响转型路径。通过典型个案(如枣庄与阜新的比较),研究强调地方政府的领导力、制度变迁机制与区域韧性之间的内在联系,揭示不同城市在面临资源枯竭时走向路径更新或路径依赖的深层原因。质性方法不仅弥补了演化经济地理学在解释中国转型实践中的局限,也推动了理论多元融合与研究范式创新,为老工业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启示。

Copyright © 2007-2018 江苏师范大学地理测绘与城乡规划学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