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工作

网络文章 | 香港纪行

发布者:代鑫发布时间:2023-10-31浏览次数:166



我曾在张爱玲的故事里追寻你的传奇,在吴冠中的画作里领略你的繁华,在《东方之珠》的旋律里聆听你的浪漫,在百年沧桑的史书里回溯你的屈辱与抗争、奋进与自强,我曾无数次想象你的样子……而今,我终于踏上你的土地——香港,亲见亲闻,夙愿以偿。

中大之美

青年领导力专项培训是由香港中文大学专业进修学院举办的传统项目,有幸跟随我校敬文团队参与其中,感受颇深、受益良多。除却课程学习带来的收获,我更多的触动来自这所国际知名大学无处不在的美。

香港中文大学位于沙田区,整座校园依山傍海,面向新界内港吐露港,仿佛自带“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诗意气质。校园占地2100余亩,是为香港高校面积最大,在寸土寸金的港岛,殊为难得。崇基、新亚、联合等9所书院的建筑群落分布有致,各美其美又美美与共,一派欣欣之荣。校园内花木扶疏,生机盎然,徜徉其间,一步一景,不由不心折心醉,赞叹连连。及到“天人合一亭”,豁然开阔的天地猝不及防撞入眼帘,竟是连赞叹都忘却了。中大的学长介绍,这所亭子的命名取自于新亚书院创始人钱穆先生生前最后一文《论天人合一》,而天人合一也是中国古典哲学的著名论点。远观斯亭,但见一池清水,二树环抱,未见别致之处,但当步入亭间,才顿觉神奇:池水清幽,波平如镜,映出榕树枝桠相触、摇曳生姿;极目远眺,远山含黛,海天相连,皆数融于一体,宛如一幅意蕴隽永的水墨丹青。最有趣的是,当你沿着亭边狭长的廊道靠近水池,你与你的倒影便也天丝合缝地融入,成了这画的一部分,可不真真是“天人合一”了!一瞬间,仿佛纵身大化,物我难分,唯有深深震撼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古老智慧,折服于设计建造者的独到匠心。

中大的另一种美却是在景致之外,便是其文化之“融”。 创校校长李卓敏教授提出,中大的使命应为“结合传统与现代,融会中国与西方”,就此奠定了其融通中西、传承创新的文化品格。今年恰逢中大建校60年,历经一甲子的精进与发展,香港中文大学已成为跻身世界百强的国际名校。中大的校友、教授和研究人员中,共有5位诺贝尔奖得主、1位菲尔兹奖得主和1位图灵奖得主。此外,还有许多其他著名奖项的获得者,包括沃尔夫数学奖、勒诺多文学奖和克鲁格人文与社会科学终身成就奖。虽值假期,校园里仍然熙来攘往,肤色各异、语言不同的学子们辐辏于此,徜徉学海,激扬文字。无论是安静的图书馆,午后的咖啡屋,还是夜晚的实验室,总能看到中大学子潜心向学、孜孜以求的身影。中大之学风蔚然、校风健正,洋溢青春向上之美,与其校庆主题“力臻卓越、任重志远”完美契合。

维港之夜

如果只能用一个词来形容香港,不出意外绝大多数人会想到“繁华”,而夜晚的维多利亚港则最能体现其繁华之处。

维多利亚港地处香港岛与九龙半岛之间,港阔水深,海岸线绵长,与美国的旧金山湾、巴西的里约热内卢港并称为世界三大天然良港。维港风光壮美、胜景无双,设计者罗晓腾以港人角度设计,V字形状代表VictoriaHarbour(维多利亚港),亦表现出海水无垠,波浪层叠,极具视觉美感。尤其当夜幕降临,更是一眼万年,让人流连忘返,再难忘怀。

我曾见过纽约曼哈顿的华灯如昼、南京秦淮河的桨声灯影,相较于前者,维港剥离了喧嚣的声色,相较于后者,则多了一份深邃的辽远。因此,当我置身于暮色中的维港,看到周围的灯火随着天光渐暗而逐一亮起,我的身心感受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愉悦。这是一场名为“幻彩咏香江”的大型灯光秀,早在2005年就入选了世界吉尼斯纪录。维港两岸的地标建筑均为“表演者”,加之柏林作曲家Christian Steinhäuser创作的背景音乐,极尽宏大与壮观。每幢建筑物所配的灯光,都依照建筑物自身的位置和特点,体现出独一无二的设计。有精心的构图,铺展出光的图腾;有延绵的射线,勾勒出悠长的线条。香港的夜空与维港的海面在灯光的映照下融为一体,绚烂无比,在历时20分钟的表演里,我们仿佛遗忘了俗世的一切,进入了一场旖旎的幻梦。

夜深时分,我们即将返程。凭栏再望一眼美丽的维港,忽然想起那篇见证香港回归时刻的著名新闻特写——《别了不列颠号》,作者在文末写到:“从1841126日英国远征军第一次将米字旗插上海岛,至199771日五星红旗在香港升起,一共过去了一百五十六年五个月零四天。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百年的风雨后,重回祖国怀抱的维港愈发繁华美好,而我,也为此感到深深自豪。

港岛巨变

1947年,《星岛日报》创办《香港史地》周刊,主编叶灵凤在《发刊词》中说:“不管你是喜欢还是憎恶,香港终是一个重要的而且值得研究的地方。……不论你所注意的是国际问题也好,中英关系也好,历史考古也好,甚至草木虫鱼也好,香港这地方都可以提供丰富的资料不使你失望。”诚哉斯言,但香港的重要与值得远不止于此,尤其是回归以来,这座伟大的城市所呈现的蓬勃生机与日新月异,更是万众瞩目、举世公认。

从无人问津、破败萧条的小小渔村,到如今高度国际化的现代都市,香港是现代开放中国的一个窗口、一抹缩影。香港的繁荣稳定和良政善治,得益于祖国的强大和制度的优越。21世纪初,在经历了亚洲金融危机带来的短暂低迷后,回归后的香港逐步改变城市开发理念,向可持续发展、历史建筑保护、社会参与等领域拓展。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印发,巩固和提升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和国际航空枢纽地位成为香港的发展目标,由“国家队”带领,参与全球竞争。“建成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香港早已摆脱了英属殖民地的卑微和艰难,粤港澳大湾区的兴起,助力香港步入新的发展阶段,世界舞台上的“东方之珠”绽放出更加夺目的璀璨光华。

二十七年沧海横流,二十七载沧桑巨变。历史证明,“一国两制”的伟大实践,已经走出一条人类制度文明前所未有的道路。这一制度是对中国古代“和而不同”治理理念的充实完善,也是“中国特色”现代化治理的完美体现。以此制度引领与护航,香港犹如一艘巨轮,破浪远行,行稳致远。据统计,近年来,香港的GDP经历了令人瞩目的飞速增长,从1997年的1774亿美元,到2023年的3692亿美元,增长2.08倍。优越的开放政策、良好的投资环境、成熟的金融体系、多元的文化氛围,所有这些优势叠加放大,成就了今日香港亚洲乃至全球的金融和经济中心的重要地位。

告别香港的那一天清晨,我再次来到金紫荆广场,这个见证了香港历史上最辉煌时刻的地方。天高海阔,云蒸霞蔚,鲜艳的国旗与特别行政区区旗迎风招展,“永远盛开的紫荆花”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盛世光景激荡人心。想起金庸先生《香港赋》中的句子,便借用于此,祝福香港、祝福祖国:“爱国爱港,花艳紫荆;展望未来,笑傲香江。”

是以为记。

地测2213班 李嘉禾



Copyright © 2007-2018 江苏师范大学地理测绘与城乡规划学院 版权所有